admin 發表於 2023-6-16 15:49:59

把服務情怀“盛”進老人餐中!宜兴市周铁镇率先给农村老人配送午餐

“走,跟我一块儿送餐下村!”

6月14日上午9點半,苏B6J98T厢式貨車司機朱學龙,邊号召記者坐到副驾驶坐位邊启动貨車,驶離宜兴市周铁镇老年助0857娛樂城,餐中心厨房。

  村里白叟吃上镇里配送餐

“車子刚買两個月,車箱大。适才装進巨细25只保温箱,每一個大箱放28份白叟餐、每一個小箱放14份。”朱學龙说,這一車600多份午饭,10點半前,必需送到他賣力的5個村,再由村網格員轉运到各分餐點或分發到户。

“白叟午饭挺早。”“對!”他直视火线说,“屯子白叟有夙起、早吃、早睡的習气,早上五六點吃早餐,上午10點多吃中饭。以是,我一分钟也不敢担搁。”

天天一早4點钟,朱學龙開車到宜兴批發市場,采購當天用的蔬菜和荤菜。5點钟,厨房師傅到岗,淘米备菜、预处置食材……“说不辛劳是假的,但每當听到白叟赞‘共產党好’時,連我這個司機都感觉有體面!”

“白叟真這麼说?”記者問。“顿時到棠下村了,你可如下車访访嘛。”他自傲地建议。

9點40分摆布,車停在棠下村村部。朱學龙数出79份白叟餐,讓村網格員张鸣鳳和自愿者庄冰复核後,世人再将3只保温箱抬進村里分餐的面包車。“再會,我坐村里車子了。”記者與朱學龙挥别。

“全村13個分餐點,均设在村民小组长或老党員家,白叟持镇里發的免费保温袋,就近领取或由‘銀龄合作’工具代领;出行未便或高龄白叟,则由咱们送餐上門。”車上,结業于汉说话文學專業的张鸣鳳快人快语。

“退休西席闵祖良家是分餐點。”话音刚落,車停在一户門前。只見一男两女三位白叟雙手合十,迎上前来。“感谢你们,感谢共產党!”三位白叟几近眾口一词。“這是他们甚至全村79位订餐白叟,天天滅蚊燈,稳定的問候语。”庄冰骄傲地说。

89岁的闵祖良當眾打開不锈钢餐盒,念道起来:“红烧肉、肉沫豆腐、包菜,米饭4两,饭菜份量足,够我和老伴吃。每餐只要3元,還送抵家,凭良知说,共產党真心為老苍生辦實事。”

老伴卢金娣接着道:“我85岁了,园子里菜不缺,但烧不动。送餐前,一天三顿米粥加泡饭,搭點咸菜、豆腐乳。鱼啊、肉啊要到镇上買,谁買?買多了又吃不了,爽性不買。就等周六周日,後代送點荤菜来。如今,周一到周五中饭都有荤菜,满足。”

“来岁我就90岁了,每餐午餐只要两元。”闵祖良笑着说,去年末供餐前,镇里收罗定見:70岁以上每餐自费5元、80岁以上每餐自费3元、90岁以上每餐自费2元、低保户和残疾人每餐自费1.5元可否經受?要不要免费?

“我说不克不及免费!一免费,人人會要,不吃白不吃,當局哪能承當得起?如今,洗臉液體皂,志愿订餐、意味性收费,村干部和網格員上門送餐、嘘寒問暖,關心!”闵祖良的感谢感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“周铁镇党委请求咱们带着豪情分餐送饭,上門做好‘舌尖上的大眾事情’。半月前镇里開會,请求咱们進修沙塘港村網格員居心辦事白叟的精力呢。”张鸣鳳说。

  分餐送餐“工夫”在餐外

記者搭便車,很快来到8千米外的沙塘港村部。

阐明来意後,村網格員戴明回想道,5月5日上午10點50分摆布,兼职網格員陈惠芳發明2组茕居的蒋玉娟没来领餐,就提着餐盒上門觀察。只見房門大開,70多岁的蒋玉娟昏迷在地,满身抽搐,口吐白沫……她赶紧通知村干部赶到現場,又拨打120抢救車、通知其家人赶往病院。虽然说白叟终极在病院離世,但其家人十分感谢感动陈惠芳,要不是她上門送餐并發明病人,家人就要持久背上“不孝”的名声。

戴明坦承,以往網格員可能是待在村部看電脑、打德律風、填数字,很少進村入户。現在,天天要分餐送餐,從被动接触大眾到起頭學會體察大眾冷暖,與大眾豪情加深了,事情風格也變實了,很多網格員成為下情上达、沟通和谐的好帮忙。

從點上“暗访”看,為屯子白叟配送午饭是可行的。那末,全镇助餐推行环境咋样?其食物平安、投入抵偿、人力运行等機制是不是健全?出格是助餐模式是不是可延续、可复制?带着疑難,記者返回周铁镇。

  屯子助餐长效機制若何建

“陪你到镇老年助餐中心厨房逛逛,先看‘饭從哪里来’吧?”周铁镇党委布告陈忠强相邀。“早上,我就是從中心厨房搭車下村的,但没看内里。”記者说。“‘内里’不首要,首要的是咱们依靠這個平台,構建以食物平安為中間、當局與市場相連系的长效助餐機制,開端消除城乡白叟助餐不服等的差距。”陈忠强说。

“是啊,省表里助餐點多集中在城區和集镇,你们為什麼向屯子延长?”記者很是好奇。

“有三件事,震动了我。”路上,陈忠强娓娓道来——

“我怙恃住在屯子,前提其實不差,但煮一锅饭吃两天,顿顿萝卜干、豆腐乳,最多炒個蔬菜,很少吃荤菜。由于他们年数大了,懒得烧,能迁就就迁就。時候长了,哪来養分?而少養分,就易生病……”

“全镇5.2万户籍生齿,60周岁以上白叟占38%,此中70周岁以上白叟占21%,多居屯子,與後代分炊单過,他们每日三餐的简略,可想而知。我访問過一名茕居白叟,碗筷一個多月没洗……”

“我曾觀光外埠一助餐中間,投資1000多万元盖的三层大楼,内里只有20多位白叟用餐,一問才知:一是饭菜不廉价;二是不送餐,起風下雨白叟不肯来;三是镇區小饭馆多,白叟就餐选择余地大。見没人来,有的处所就租大客車下乡,天天拉屯子白叟到集镇用餐,這當然好,但難长期……白叟助餐的重點難點在屯子,不克不及总在镇區助餐點锦上添花……”

说着,大伙走進向阳路19号、民辦公助的镇老年助餐中心厨房。門厅右邊监控屏上,烹调間、蒸煮間、洗菜間、仓储間等环境一目明了。

“监控装配與宜兴市市場羁系局联網,他们可及時羁系。食物平安大如天,咱们一丝不苟,天天饭菜24小時留样备查。”多年從事餐饮的中心厨房賣力人陸立英先容,厨房总面积500平方米,18名事情职員,两辆送餐汽車,去年末起頭,每周5天為全镇10個村(社區)的955位白叟配送午饭。估量到10月份,订餐白叟将增长到1500人,實現全镇18個村(社區)全笼盖。

在“每周菜谱”字样前,記者問:“若何包管白叟吃好吃足?”分担副镇长陈超接過话茬,去年末,镇里以日供1000份午饭為样本,核算當局采辦一顿午饭的本錢,成果是13元。怎样算的?按照宜兴市市場羁系局每周公布的《代价快報》所列肉禽、蔬菜、大米、调料等代价,與本地最大超市對應品種代价加权均匀,终极肯定每餐荤素两菜采購本錢為7元,此中,大荤4元、小荤2元、蔬菜1元;大米、调料、人工本錢為6元,加起来每餐13元,由當局付给中心厨房,讓他们保本运营。

“他们愿意干?”記者惊讶。“另有其它优惠辦法,保障他们微利长效运行。” 陈超罗列道,老年助餐属公益性子,镇里帮其申领“民辦非企業单元挂号證”。如许,他们缴纳水電费就享有优惠。镇里還向外来企業优先举荐他们定制企業套餐、事情餐等,經由過程市場化运作补充“堤内”丧失。

“安心,咱们安身公益,放长目光。”陸立英笑着亮相。“這就好!”陈忠强说,現在镇里每一年掏300万元补助助餐,掏得起。镇里另有34個慈善基金,白叟就餐全免费都成。但镇里不主意大包大揽,想摸索一条合适屯子養诚實際、多元投入、低本錢、可延续的助餐新門路,讓周铁镇之外的屯子也能鉴戒。

“分餐送餐可以费錢雇人,為什麼把使命压给各村76名網格員?”記者問。陈忠强诠释:“一是他们年關有几千元‘访問率’的專項稽核,想多得、就要多劳;二是借機熬炼網格員步队,提高下层治理反响能力。到本年10月份,全镇1.1万户最少有1500個白叟订餐,若是網格員或村干部天天與1500個白叟或家庭見個面,占到全镇总户数14%,如许的大比例接触,大眾想、盼甚麼咱们何愁不晓得?”

回宁後,記者将周铁镇屯子助餐环境傳递省民政厅養老辦事到处长林莉。她说,3年疫情,造成很多处所白叟助餐點有所紧缩,而周铁镇知難而進,将助餐點由城扩到乡、進而全域笼盖,使人感佩,其摸索實践也有推行价值。

新華日報·交汇點記者 林培 通信員 郭赛红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把服務情怀“盛”進老人餐中!宜兴市周铁镇率先给农村老人配送午餐